核型和獨特圖




核型:

  • “核型”一詞來源於希臘語單詞“內核”,意思是細胞核的內容。
  • 核型一詞指的是一組特征,允許根據個體體細胞中期一組染色體的一般形態來識別特定的染色體對。
  • 核型的概念是由S.Navashin根據觀察得出的,即染色體的數量和每對染色體的形態通常是恒定的,並且是一個物種的特征。
  • 核型概念是染色體及其同源對的表型外觀,有助於根據單個物種的形態區分染色體類型。
  • 核型分析是一種將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按大小遞減的順序排列的方法。
  • 核型研究對於確定染色體結構和數量的異常非常重要。
  • 核型研究也有助於確定不同德克薩斯州之間的起源和進化關係。

基於對稱性的核型類型:

  • 由G.Levitzky(1931)開發
  • 兩種類型

1.對稱核型:

  • 在這種情況下,一組染色體的大小大致相同,並且有中間著絲粒或亞中間著絲粒。
  • 同質核型
  • 它被認為是原始核型

2.不對稱核型:

  •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染色體在染色體大小和著絲粒位置上都表現出良好的變異程度。
  • 著絲粒的位置從中間帶或次中間帶到次末端或末端。
  • 它被認為是特殊的或高級的核型。

核型製備中使用的參數:

  • 集合中的染色體數
  • 染色體相對長度
  • 臂比(從著絲粒位置開始的長臂長度與短臂長度之比)二次收縮位置
  • 核仁和衛星的位置和大小
  • 染色體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條帶的染色反應和分化

人類核型:

  • 二倍體人類細胞包含46條染色體——44條常染色體和兩條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
  • 在有絲分裂中期,46條染色體中的每一條都由兩個相同的姐妹染色單體組成。適當染色後,每個重複的染色體都可以通過其大小、形狀和帶型來識別。
  • 染色體1:是最大的常染色體
  • 21號染色體:最小的是21號染色體。
  • X染色體(性染色體):中等大小
  • Y染色體(性染色體):大約與22號染色體大小相同

獨特圖:

  • 獨特圖是核型的圖解表示,顯示了根據著絲粒位置分組的染色體的所有形態特征,並以一係列大小遞減的順序排列。
  • 染色體分帶和染色技術被用來識別每一條染色體。這些技術也被用來區分染色體的每一條臂,並研究其中的特定區域。
  • 在某些染色體中,將每條染色體分為長臂和短臂的著絲粒。短臂由字母表示P還有字母旁邊的長臂Q
  • 例如,5號染色體的短臂簡單地用“5p”來表示因此,在5號染色體的短臂中,我們有最靠近著絲粒的區域5p11,其次是距離著絲粒最遠的區域5p12、5p13、5p14和5p15。
  • 在每個區域內,各個波段用小數點後的數字表示;例如,13.1、13.2和13.3是指組成區域5p13的三個波段。染色體內的條帶模式稱為獨特圖

核型和獨特圖